信息化,為人民法院工作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將信息化作為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認真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加快建設智慧法院,有力促進了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推動了人民法院審判執行方式的全局性變革。
2017年,沈陽市沈河區人民法院開展了一場,大刀闊斧的信息化革新。一路走來,雄關漫道真如鐵,借助信息化的“東風”,借助上海金橋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力量,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智審輔助、司法大數據運用、信息化管理一體化平臺,短短一年時間,沈河區法院已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實現了彎道超車的目標,形成了滿足當事人需求、法官需求及司法決策需求的智慧法院體系,實現了全業務網絡化、全流程公開化、全方位智能化,全面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智慧法院”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現代化法院帶來的便利、快捷。
堅持群眾需求導向
打造立體化“陽光法院”
依托信息化技術及“互聯網+”,本著司法為民、司法公開、提速增效的目標,沈河區人民法院對訴訟服務中心進行了全面改造,旨在推進訴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打造一個真正便民、高效的訴訟服務中心,服務群眾零距離。
審判綜合樓訴訟服務中心設導訴區、立案區、書寫區、調解區、執行事務服務區等功能區域;除人工窗口和12368熱線電話為群眾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選擇外,還設置了兩臺ITC訴訟服務自助平臺。另外,還設立了“訴前聯合調解中心”,推動訴調對接向線上轉移。升級后的訴訟服務中心做到了窗口規范化、配置智能化,切實為當事人提供立案、材料收轉、聯系法官、查詢咨詢、多元調解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達到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目的。
堅持法官需求導向
打造超時空“網絡法院”
沈河區法院的目標不僅限于打造服務群眾的智能訴訟平臺,還要打造服務于審判執行的智能辦案平臺、服務于司法決策的智能管理平臺。為此,沈河區法院在信息化建設中提出了以法官需求為導向,以連接各方為基礎,創新產品開發和運營機制。
建成數字化審委會,把語音控制、多媒體顯示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審委會工作規范化;建成執行指揮中心,實現與上級法院聯網,完善“總對總”和“點對點”查控系統建設,實現信息報送、信息共享、執行查控和信用懲戒等業務協同,提高執行效率。在沈河區法院信息管理集控中心的大屏幕前,可以全方位地查看、調取法院內外網各類信息系統及相關統計分析數據。這是一個集訴訟服務、審判管理、執行指揮、庭審管理、安防監控五大功能模塊于一體,自動抓取審判執行數據,自動匯聚司法信息資源,為法官員額配比、績效考核、能力評價、領導決策提供全數字、可視化的“智慧”平臺。
堅持決策需求導向
打造精準化“智能法院”
現在,沈河區法院正朝著“全面覆蓋、移動互聯、跨界融合、深度應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目標疾速前進。
深入推進庭審公開,讓司法權在陽光下運行。集庭審直播、監控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高清科技法庭,能夠客觀、全面、清晰地記錄庭審活動,并可直接將庭審推送至中國庭審公開網,充分展現了司法形象,提升了庭審質量。信息化建設為司法公開打開了一扇窗,讓公平正義的天空更加透亮。
加強執行指揮中心建設,提升執行智能化水平。為如期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上海金橋按照最高院的標準助力沈河區法院建立了執行指揮中心,為干警配備執行單兵、執法記錄儀、無線車載監控系統,保障外出執行時指揮中心與執行現場的實時聯絡,確保重大、突發案件領導及時決策和干警的人身安全。實現了異地執行、強制執行等遠程指揮、全程可視、全程留痕,有效兌現勝訴當事人權益。
開弓沒有回頭箭,信息化建設永遠在路上,上海金橋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將始終用發展的眼光和工匠精神助力各級人民法院在信息化建設中“一張藍圖繪到底”,助力各級人民法院繼續加快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步伐,運用互聯網思維,堅持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推動各級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實現資源共享;不斷完善大數據分析平臺建設,為司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加快執行系統與審判系統數據并軌建設,提高審判執行水平。以科技優服務、促公開,全面開啟“智慧法院”建設新征程。